【搢绅的意思是什么】“搢绅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常用于古代文献中,尤其在描述社会阶层或士人身份时较为常见。它不仅是一个词语,还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。以下是对“搢绅”的详细解释。
一、
“搢绅”原意是指古代士大夫将笏板插在腰带上的动作,后来逐渐演变为对士人、官员或有地位之人的尊称。在古代社会,“搢绅”不仅是身份的象征,也代表了道德与文化的高度。该词多见于文言文,具有浓厚的历史色彩和文化意义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答案
项目 | 内容 |
词语 | 搢绅 |
拼音 | jìn shēn |
字面意思 | “搢”指插,“绅”指腰带,原指士大夫将笏板插在腰带上 |
引申含义 | 士人、官员、有地位的人;亦可指士大夫阶层 |
使用场合 | 多见于古代文学、史书、典籍中 |
文化意义 | 象征道德、学问与社会地位 |
现代用法 | 较少使用,多作为文言词汇出现在学术或文学作品中 |
相关词语 | 士人、缙绅、儒生、官僚 |
三、补充说明
“搢绅”一词最早见于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天子搢珽,诸侯搢大,大夫搢组。”这里的“搢”即为插,而“绅”是腰带。士大夫在朝见君主时,会将手中的笏板(表示身份和权力)插入腰带,因此“搢绅”成为士人身份的象征。
在后世,“搢绅”逐渐成为对士人阶层的尊称,带有敬重和推崇的意味。例如,在明清小说中,常出现“搢绅之家”、“搢绅之士”等说法,用来形容有学识、有地位的家庭或人物。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搢绅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,更是古代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的体现。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语境和人物形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