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连城之璧出处于哪里】“连城之璧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极其珍贵、稀有的宝物。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,也在历史典故中有着深远的影响。本文将从出处、含义、用法及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。
一、出处与含义
“连城之璧”最早见于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和氏之璧,天下之宝也;而以五城易之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和氏璧是天下的珍宝,价值连城,因此可以用五座城池来交换。后来,“连城之璧”便被引申为极为珍贵、价值极高的物品,常用于比喻人才、才学或珍贵的事物。
二、用法与延伸
1. 比喻珍贵之物:如“此书乃连城之璧,不可轻易示人。”
2. 比喻人才:如“此人乃连城之璧,不可轻弃。”
3. 象征财富与权力:古代贵族常用“连城之璧”来形容自己的地位与财富。
三、相关典故
- 和氏璧的故事:相传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一块璞玉,献给楚王,却被认为是石头,先后被砍去双脚。后来楚文王命人剖开璞玉,果然得到一块美玉,命名为“和氏璧”。后世称其为“天下奇宝”。
四、文化意义
“连城之璧”不仅代表了物质上的珍贵,更承载着古代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尊重。它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瑰宝的敬畏,也反映了社会对价值判断的标准。
五、总结与表格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成语名称 | 连城之璧 |
出处 | 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 |
含义 | 比喻极其珍贵、稀有的宝物或人才 |
典故来源 | 和氏璧的故事 |
延伸用法 | 可用于形容书籍、人才、艺术品等珍贵之物 |
文化意义 | 体现古代对珍宝的重视,也反映社会对价值的认同 |
现代应用 | 常用于文学、艺术、商业等领域,强调某物的独特价值 |
综上所述,“连城之璧”不仅是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,更是现代人理解珍贵与价值的重要参考。无论是作为历史典故,还是作为现实中的比喻,它都具有深远的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