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南陔诗原文】《南陔》是《诗经·小雅》中的一篇,属于“六笙诗”之一。它原本是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演奏的乐歌,后被收录于《诗经》之中。全诗共四章,每章四句,语言简练,情感真挚,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和对家族兴旺的祝愿。
一、
《南陔》是一首表达孝道与亲情的诗篇,主要描绘了在宴饮或祭祀场合中,人们通过音乐和诗歌来追思先祖、祈求福泽。诗中“南陔”指的是生长在南方的草木,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家族的繁荣。诗人借自然景象寄托对祖先的敬仰之情,同时也体现出古代社会重视宗族传承的文化传统。
二、原文及释义对照表
章节 | 原文 | 释义 |
第一章 | 南陔之叶,其青且茂。 | 南方的草叶,青翠而茂盛。象征家族繁衍昌盛。 |
兄弟既具,和乐且湛。 | 兄弟齐集,和睦欢乐。 | |
第二章 | 有斐君子,如玉如金。 | 有文采的君子,如同美玉和黄金般珍贵。 |
宴尔新婚,以御于家。 | 欢庆新婚,共同治理家业。 | |
第三章 | 食我黍稷,饱我以德。 | 吃我的谷物,以德行滋养我。 |
不知我者,谓我何求? | 不了解我的人,说我有什么目的? | |
第四章 | 哀我父母,生我劬劳。 | 可怜我的父母,养育我辛苦劳累。 |
谁能报德?心焉如结。 | 谁能报答父母之恩?心中难舍难分。 |
三、文化意义
《南陔》不仅是一首抒情诗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。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庭伦理、宗族观念的重视,以及通过诗歌传达情感与道德教化的传统。诗中“南陔”作为自然意象,既象征着生命与成长,也隐喻着家族的延续与希望。
四、结语
《南陔》虽篇幅短小,但情感深沉,语言质朴,体现了《诗经》“温柔敦厚”的诗教精神。它不仅是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