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求田问舍出处于哪里】“求田问舍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只顾个人利益、追求私利,而不关心国家或集体的兴衰。这个成语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典故来源。为了更好地理解其出处,我们可以从历史文献中寻找答案。
一、成语释义
求田问舍:字面意思是“寻求田地,询问房舍”,引申为只关心个人私利,不思进取,缺乏远大志向的人。
二、出处考证
根据史料记载,“求田问舍”最早出自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,具体出处如下:
| 出处 | 作者 | 内容节选 | 说明 |
| 《三国志·陈登传》 | 范晔 | “求田问舍,言无可采。” | 《三国志》是南朝宋时期史学家范晔所著,其中提到陈登对许汜的评价,指出他只知谋求私利,缺乏远见。 |
| 《后汉书·陈登传》 | 范晔 | “求田问舍,志小无远图。” | 同一人物在《后汉书》中也有类似记载,进一步强调了“求田问舍”的贬义。 |
| 《世说新语·识鉴》 | 刘义庆 | “求田问舍,何足道哉!” | 南朝刘义庆所著的《世说新语》中引用此语,表示对只顾私利之人的轻视。 |
三、历史背景
“求田问舍”最初与东汉末年的士人风气有关。当时社会动荡,战乱频发,一些士人不再关注国家大事,转而追求个人安逸生活,购置田产、房屋,过上富足的生活。这种现象被当时的有识之士视为“无远大志向”,因而用“求田问舍”来批评他们。
四、现代意义
如今,“求田问舍”已成为一个带有贬义的成语,用来形容那些目光短浅、只顾个人利益、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。它提醒人们要胸怀大志,关注大局,而不是一味追求个人私利。
五、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求田问舍 |
| 出处 | 《三国志·陈登传》、《后汉书·陈登传》、《世说新语·识鉴》 |
| 原意 | 只关心个人私利,缺乏远大志向 |
| 现代含义 | 贬义,指目光短浅、自私自利之人 |
| 使用场景 | 批评他人只顾私利,不思进取时使用 |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求田问舍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。它反映了古代士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思考,也提醒我们做人要有远见和担当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