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儒林外史第十六七好句赏析】《儒林外史》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长篇小说,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生动的人物刻画著称。第十六、十七回是全书的重要部分,展现了科举制度下士人阶层的种种丑态与人性的复杂。以下是对这两回中一些精彩句子的赏析总结。
一、
第十六回主要讲述了范进中举后的狂喜与世态炎凉,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心的扭曲;第十七回则进一步描写范进在中举后的生活变化,以及周围人态度的转变,反映了社会的虚伪与势利。
在这两回中,吴敬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讽刺的语言,刻画出一个被功名利禄所驱使的士人群像,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深刻批判。
二、好句赏析(表格形式)
句子 | 出处 | 赏析 |
“范进因他是个乡里,便叫他坐了上席。” | 第十六回 | 这句话表现出范进中举后地位的变化,也暗示了乡里人对他态度的改变,体现了“人情冷暖”的现实。 |
“胡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破了,拉他到一个作坊里,替他缝补。” | 第十六回 | 通过细节描写,反映出胡屠户对女婿的态度从轻视到敬畏的转变,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。 |
“范进欢喜得发了疯,把报录人当作神仙一般看待。” | 第十六回 | 表现了范进对功名的极度痴迷,也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的精神摧残。 |
“众人见他如此,都慌了,不知如何是好。” | 第十六回 | 这一句写出了众人面对范进疯狂状态时的无奈与恐惧,侧面反映当时社会对“成功者”的盲目崇拜。 |
“范进道:‘我这儿子,才学虽浅,却也读书识字,不比那些混账东西。’” | 第十七回 | 这句话体现出范进对儿子的骄傲与自满,同时也讽刺了士人阶层的虚荣心。 |
“张乡绅见了范进,忙上前作揖,说:‘贤弟,恭喜你高中。’” | 第十七回 | 张乡绅的谄媚之态,充分暴露了官场与士人间的虚伪关系,是典型的讽刺笔法。 |
“范进一面又谢了胡屠户,一面又谢了张乡绅。” | 第十七回 | 这种反复感谢的行为,反映出范进在功名面前的卑微与顺从,令人唏嘘。 |
三、结语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六、十七回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后生活变化的描写,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下的社会病态。这些好句不仅语言精炼,而且寓意深远,值得读者细细品味。吴敬梓以冷峻的笔触,为后人留下了一幅生动的士人众生相,警示人们不要被功名所迷惑,保持清醒的头脑与独立的人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