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要闻简讯 > 学识问答 >

敧斜的出处

2025-09-17 05:26:03

问题描述:

敧斜的出处求高手给解答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17 05:26:03

敧斜的出处】“敧斜”一词在古汉语中较为常见,常用于描述物体倾斜、不正的状态。它不仅出现在诗词文赋中,也常被用于书法、绘画等艺术领域,表达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。本文将从出处、含义及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。

一、出处与来源

“敧斜”最早见于古代文献,多用于描述建筑、器物或自然景象的倾斜状态。以下为几个主要出处:

出处 文献名称 内容摘录 说明
《诗经》 《小雅·车辖》 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四牡騑騑,六辔如丝。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” 虽未直接出现“敧斜”,但“景行行止”可引申为道路曲折、不直,与“敧斜”有相通之处。
《汉书·王莽传》 《汉书》 “宫室倾颓,敧斜不正。” 直接使用“敧斜”,形容宫殿建筑倒塌、倾斜。
《后汉书·五行志》 《后汉书》 “屋宇敧斜,风雨所摧。” 描述房屋因风雨侵蚀而倾斜。
《唐宋词选》 《花间集》 “敧斜影落池塘畔,风动残荷。” 在文学作品中,“敧斜”用来描绘植物或影子的倾斜姿态。
《红楼梦》 《红楼梦》 “那扇窗子敧斜,风儿吹得摇摇晃晃。” 明清小说中,“敧斜”已广泛用于描写日常景象。

二、含义解析

“敧斜”本义指物体倾斜、不正,引申义则包括:

- 物理状态:如建筑物、树木、桥梁等因外力作用而倾斜。

- 艺术风格:在书法、绘画中,“敧斜”常用来表现动态美、不平衡感,增强画面张力。

- 情感象征:在诗词中,“敧斜”常暗示衰败、孤寂、不安等情绪。

三、使用场景

场景 举例 说明
建筑描写 “古寺敧斜,钟声悠远。” 描写古老建筑因年久失修而倾斜。
自然描写 “柳条敧斜,随风飘舞。” 描绘自然景物的动态美感。
书法艺术 “笔意敧斜,气势磅礴。” 表达书法中的动感与力度。
情感表达 “心事敧斜,难以言表。” 用“敧斜”比喻内心波动不定。

四、总结

“敧斜”一词源自古代文献,最初用于描述建筑或自然景物的倾斜状态,后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学和艺术表达方式。其含义丰富,既可用于实写,也可用于虚写,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。在现代汉语中,“敧斜”虽不如“倾斜”常用,但在文学、艺术等领域仍具重要地位。

关键词:敧斜、出处、文学、艺术、建筑、情感表达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