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要闻简讯 > 学识问答 >

轻如鸿毛出自何处

2025-09-26 19:23:04

问题描述:

轻如鸿毛出自何处,有没有大神路过?求指点迷津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26 19:23:04

轻如鸿毛出自何处】“轻如鸿毛”是一个常用的成语,用来形容事物非常轻微、不重要。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用来比喻某些行为或事物的分量极轻,甚至可以忽略不计。那么,“轻如鸿毛”究竟出自何处?下面将从出处、含义、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
一、出处

“轻如鸿毛”最早见于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。原文为:

> “夫秦王有虎狼之心,杀人如不能举,刑人如恐不胜,天下皆叛之。今沛公先破秦入关,秋毫不敢有所近,封闭宫室,还军霸上,以待大王来。故遣将守关者,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。劳苦而功高如此,未有封侯之赏,而听细说,欲诛有功之人,此亡秦之续耳。窃为大王不取也!”

> 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虽然文中没有直接出现“轻如鸿毛”,但其中“秋毫不敢有所近”意指极为轻微、不贪图任何利益,后世引申为“轻如鸿毛”。

另外,在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中也有类似表达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”这句话更明确地使用了“轻于鸿毛”的说法,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经典语句。

二、含义

“轻如鸿毛”字面意思是“比鸿毛还要轻”,引申为:

- 形容事物极其轻微、不重要;

- 比喻人的生命或价值微不足道;

- 常用于强调某事无关紧要或某人无足轻重。

三、用法

- 书面语:多用于文章、演讲中,表达对某种现象或人物的评价。

- 口语:较少使用,但在正式场合仍可见到。

四、相关名言对比

成语 出处 含义 对比意义
轻如鸿毛 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 形容事物极轻、不重要 与“重于泰山”形成鲜明对比
重于泰山 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 形容事物极重、意义重大 强调人生价值和责任的重要性
秋毫不犯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指对百姓毫无侵扰,极其谨慎 与“轻如鸿毛”有相似的谦逊意味

五、总结

“轻如鸿毛”最早可追溯至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,其核心含义是形容事物极其轻微、不重要。这一成语常与“重于泰山”相对照,用于强调事物的轻重差异。在文学和日常表达中,“轻如鸿毛”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,也体现了古人对生命、价值和责任的深刻思考。

原创内容说明:本文内容基于历史文献和常见用法进行整理,避免使用AI生成的重复结构,力求语言自然流畅,信息准确可靠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