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汗流浃背是什么意思】“汗流浃背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人在极度紧张、劳累、炎热或剧烈运动后,汗水大量流出,把衣服都浸湿了的状态。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身体的生理反应,也常用于表达心理上的紧张或压力。
一、成语解释
词语 | 汗流浃背 |
拼音 | hàn liú jiā bèi |
含义 | 形容出汗非常多,把衣服都浸湿了,多用于表示紧张、劳累或炎热的情况。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使者还,具以闻,帝大笑曰:‘吾闻之,汗流浃背而不知羞。’”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,常用于描写人物状态或场景。 |
近义词 | 汗如雨下、浑身是汗、满头大汗 |
反义词 | 冷汗不流、面不改色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描述 |
劳累工作 | 在烈日下搬运重物,工人汗流浃背。 |
紧张时刻 | 考试前,他紧张得汗流浃背。 |
剧烈运动 | 跑完马拉松后,运动员汗流浃背。 |
高温天气 | 夏天出门,热得汗流浃背。 |
三、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
1. 避免滥用:虽然“汗流浃背”形象生动,但不宜在所有出汗情况下都使用,否则会显得语言不够准确。
2. 注意语境:该成语多用于描写人的状态,较少用于物品或环境。
3. 搭配得当:例如可以说“他站在台上,汗流浃背”,但不能说“衣服汗流浃背”。
四、总结
“汗流浃背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既可用于描述身体状况,也可表达心理状态。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,恰当使用可以增强表达效果。了解其含义、用法及常见误区,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