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夫当关是什么意思】“一夫当关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地势险要、易守难攻的关口或要道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军事防御思想,强调一个人就可以守住一个关口,体现出其战略上的重要性。
一、成语解释
词语 | 含义 |
一夫 | 一个人 |
当关 | 把守关口 |
一夫当关 | 指一个人就可以把守一个关口,形容地势险要、易守难攻的要塞 |
二、出处与背景
“一夫当关”最早见于《战国策·楚策》: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”意思是说,一个士兵把守关口,一万人都无法攻破。后来这一说法被广泛用于描述地形险要之地,如山隘、关卡等。
在历史中,许多著名的关隘都被称为“一夫当关”,比如:
- 函谷关(位于今河南灵宝)
- 剑门关(位于四川剑阁)
- 潼关(位于陕西渭南)
这些地方都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,因其地势险要而成为军事重地。
三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应用示例 |
历史叙述 | 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,使人听此凋朱颜。连峰去天不盈尺,枯松倒挂倚绝壁。飞湍瀑流争喧豗,砯崖转石万壑雷。其险也如此,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!”——李白《蜀道难》,描写的就是“一夫当关”的险要地势。 |
军事分析 | “此地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,若敌军至此,必死战。” |
文学创作 | 在小说或影视作品中,常用来渲染某地的险要和重要性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一夫守关、一夫当关、易守难攻 |
反义词 | 平坦无险、易攻难守、四通八达 |
五、总结
“一夫当关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,代表着古代中国对地理与军事结合的深刻理解。它不仅出现在历史文献中,也广泛应用于文学、军事和现代语境中,用来形容那些地势险要、战略价值极高的地点。
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、出处、使用场景以及相关词汇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