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长恨歌原文与赏析白居易】《长恨歌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,创作于公元806年,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题材,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描写,展现了爱情的永恒与生命的无常。全诗共120句,750余字,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极具艺术价值的作品。
一、
《长恨歌》以“长恨”为主题,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,从他们的相遇、相爱,到安史之乱中杨贵妃的死,再到唐玄宗的思念与悔恨。诗中既有对盛世繁华的描绘,也有对战乱离散的哀叹,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。
白居易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这段爱情的惋惜,也寄托了对人生无常、王朝兴衰的感慨。诗中“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”一句,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。
二、原文节选与赏析对比表
原文片段 | 翻译与解释 | 赏析与意义 |
汉皇重色思倾国,御宇多年求不得。 | 汉皇(指唐玄宗)沉迷美色,想要得到倾城美人,却多年未能如愿。 | 开篇点明主题,揭示唐玄宗对美色的追求,为后文埋下伏笔。 |
杨家有女初长成,养在深闺人未识。 | 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,住在深闺中尚未被人知晓。 | 描写杨贵妃的美貌与神秘感,为她的出场做铺垫。 |
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。 | 她回眸一笑,百种妩媚尽显,六宫中的妃嫔都黯然失色。 | 突出杨贵妃的绝世容颜,表现其魅力非凡。 |
春宵苦短日高起,从此君王不早朝。 | 春夜短暂,太阳升起后才起床,从此不再早朝。 | 表现唐玄宗沉溺于情爱,荒废朝政,预示后期的悲剧。 |
渔阳鼙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。 | 渔阳的战鼓震动大地,打碎了霓裳羽衣曲的欢愉。 | 战争爆发,象征盛世的终结,爱情也随之破碎。 |
君王掩面救不得,回看血泪洒君前。 | 皇帝掩面无法拯救,回头看着泪水洒在自己面前。 | 表达唐玄宗的无奈与痛苦,情感真挚感人。 |
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。 | 天地长久终有尽头,但这份遗憾却永远无法结束。 | 结尾点题,升华主题,表达对爱情与命运的无限感慨。 |
三、艺术特色总结
- 语言优美:诗句流畅自然,用词典雅,富有节奏感。
- 情感真挚:通过对爱情的描写,表现出深厚的人性关怀。
- 结构严谨:全诗层次分明,情节发展清晰,首尾呼应。
- 寓意深远:不仅讲述爱情故事,还隐含对国家兴亡、人生无常的思考。
四、结语
《长恨歌》不仅是白居易诗歌艺术的巅峰之作,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。它以其细腻的描写、深刻的寓意和动人的情感,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。无论是对历史的反思,还是对爱情的咏叹,《长恨歌》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思想深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