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作者介绍】“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算数、信守承诺。这句话虽常见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,但其具体出处和作者却并不明确,属于传统民间智慧的结晶。
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一成语的相关信息,以下将通过与表格的形式,对“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”的来源、含义及作者情况进行简要说明。
一、
“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”出自《论语·颜渊》篇,是孔子弟子子贡与孔子对话中提到的内容。原文为:“子贡问政。子曰:‘足食,足兵,民信之矣。’子贡曰:‘必不得已而去,于斯三者何先?’曰:‘去兵。’子贡曰:‘必不得已而去,于斯二者何先?’曰:‘去食。’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”
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“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”,但后人根据孔子关于诚信的重要思想,引申出此句,用以强调言语的分量和信用的重要性。
该成语虽未有确切的单一作者,但其精神内核源自儒家经典,尤其是孔子的思想体系。因此,从文化意义上讲,孔子可视为其思想源头之一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 |
| 出处 | 《论语·颜渊》(间接引用) |
| 原文出处 | 孔子与子贡的对话(见《论语·颜渊》) |
| 含义 | 强调言语的庄重与信用,一旦说出便难以更改 |
| 思想来源 | 儒家思想,特别是孔子的诚信观 |
| 作者或思想者 | 孔子(思想源头),无明确单一作者 |
| 使用场景 | 用于强调承诺的重要性,劝诫人言行一致 |
| 文化影响 | 深入中国传统文化,广泛用于文学、教育、日常交流 |
三、结语
“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”虽无明确的创作者,但其背后蕴含的诚信理念,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。它不仅是道德规范的体现,也是社会交往中的重要原则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提醒人们重视承诺、坚守信用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