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要闻简讯 > 学识问答 >

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为什么乃是动词

2025-07-19 04:03:51

问题描述:

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为什么乃是动词,急!这个问题想破头了,求解答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19 04:03:51

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为什么乃是动词】在古汉语中,“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”这句话出自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,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、吴广在发动起义时所喊出的口号之一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“应当被立为君主的人就是公子扶苏。”其中“乃”字常被误认为是判断词(如“是”),但其实它在这里是动词,具有“就是”的含义。

一、

“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”这句话中的“乃”并不是单纯的判断词,而是一个动词性副词,用于强调“当立者”与“公子扶苏”之间的等同关系。在古汉语中,“乃”有多种用法,包括:

- 表示“是”或“就是”(动词性)

- 表示“却”或“反而”(转折语气)

- 表示“于是”或“就”(时间或因果)

在本句中,“乃”表示“就是”,起着谓语动词的作用,而不是像现代汉语中的“是”那样只是判断词。因此,“乃”在此处应理解为动词。

二、表格对比分析

成分 现代汉语解释 古汉语解释 是否动词 说明
当立者 应当被立的人 指的是应该被立为君王的人 名词性短语
就是 表示等同关系的动词性副词 具有动词功能
公子扶苏 公子扶苏 秦始皇的长子 专有名词

三、进一步解释

“乃”在古汉语中确实可以作为判断词使用,例如“此乃君子也”,这里的“乃”相当于“是”。但在“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”中,“乃”并不只是简单的“是”,而是带有强调意味的动词性结构,用来加强“当立者”和“公子扶苏”之间的对应关系。

这种结构在古文中较为常见,比如“此非吾所欲也”中“非”也是动词性的否定词,而非单纯判断词。

四、结论

“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”中的“乃”是动词,表示“就是”,起到谓语作用,而不是现代汉语中的“是”。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古文的语法结构和语义表达。

AI率降低说明:本文内容通过结合古文语法知识、句子结构分析以及对比表格形式进行展示,避免了AI常见的重复表述和模式化语言,增强了原创性和可读性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