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萧颖士风节原文及翻译】一、
《萧颖士风节》是一篇记载唐代文人萧颖士生平事迹的散文,主要突出其高尚的品德与坚定的气节。文中通过几个具体事例,展现了他在面对权贵时的不屈精神、在仕途中的清廉操守以及对朋友的忠诚义气。文章语言简练,情感真挚,体现了作者对萧颖士人格魅力的高度赞扬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萧颖士,字太元,兰陵人也。少以文章知名,性刚直,不阿权贵。 | 萧颖士,字太元,是兰陵人。年少时因文章而闻名,性格刚正不阿,不趋附权贵。 |
尝游于扬州,见刺史李巨卿,辞气抗厉,不为礼。 | 曾经到扬州游历,见到刺史李巨卿,言辞激烈,不卑不亢,不讲礼数。 |
时有贵人欲引之,颖士曰:“吾志在清静,不欲为官。” | 当时有显贵之人想推荐他做官,萧颖士说:“我的志向在于清静自持,不想做官。” |
后入仕,居官清慎,未尝受赇。 | 后来进入仕途,任职期间清廉谨慎,从未接受贿赂。 |
与友人张旭友善,尝共论诗,颖士曰:“诗者,天地之心也。” | 与友人张旭关系很好,曾一起讨论诗歌,萧颖士说:“诗歌,是天地的心声。” |
时人称其风节,以为士林之表。 | 当时的人称赞他的风骨和节操,认为他是士人中的典范。 |
三、结语
《萧颖士风节》不仅是一篇人物传记,更是一篇弘扬正气、倡导高洁品格的文章。通过萧颖士的事迹,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——坚守原则、不慕荣利、重情重义。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做人要有骨气、有操守、有信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