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清华大学校训】“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”是清华大学的校训,源自《周易》中的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。这句话不仅是清华大学的精神内核,也深深影响了无数学子的成长与人生追求。
校训体现了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、学术研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办学理念。它强调个人应不断自我提升,同时注重品德修养,追求全面发展。这种精神贯穿于清华的历史发展之中,并成为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。
以下是对“清华大学校训”的简要总结及内容梳理:
项目 | 内容 |
校训来源 | 出自《周易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 |
含义解释 | 自强不息:指不断努力、进取,追求卓越;厚德载物:指培养宽广胸怀和高尚品德,包容万物。 |
精神内涵 | 强调个人奋斗与道德修养并重,倡导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。 |
历史背景 | 清华大学建校初期即确立此校训,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|
现代意义 | 在当今社会,鼓励学生不仅追求知识和技能,更要注重人格塑造与社会责任感。 |
“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”不仅是一句口号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信念。它激励着清华学子在学习、科研、生活中不断突破自我,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,不忘修身立德,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。